谢咏,谢咏讲师,谢咏联系方式,谢咏培训师-【讲师网】
国学文化培训,易经风水培训,周易起名培训
54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谢咏:中国姓名学大师谢咏谈,中国姓氏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2021-01-01 1839

中国姓名学大师谢咏谈,中国姓氏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姓名字号是人生的符号,也是一种文化,作为“符号”,姓名字号是社会构造中一种血缘关系和差别个人的标记,这种特别的“符号”,只要人类存在,就会世世代代永远存在下去。

姓名字号的发生和延续,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这已成为人们的共鸣。由于姓名字号不仅有自己发生、发展的长久历史,而且它有自己的构造、内容、礼节、法规等奇特的特色,具有自身演化和形成“制度”的内在规律,尽管历史的岁月在不断更替,沧桑迭经变迁,但历史的潮水却永远冲洗不掉姓名字号所打上的神话传说的烙印,也无法抹去它所暗藏的各个历史时期政治制度、经济生涯、宗教信仰、风气习惯,乃至地区环境、民族回属等众多因素的深入影响,因此,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姓名制度已成为各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周易姓名学家,谢咏老师整理收集;

周易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谢咏老师一生致力于《易经》文化的研究和运用者,在易经与风水学,姓名学和命理学领域颇有心得,是新时代实力派的易经起名大师,周易姓名学老师!谢咏老师通过对周易命理学和姓名学多年的研究和运用,以及吸取古今经验精华总结,是真正地把五行八字的精髓用神喜神和姓名学完美融合在一起的人!


中国事世界上姓氏发生最早的国度之一,姓氏的来源要追溯到远远的神话传说时期,清人顾炎武《日知录》上说:“言姓者,本于五帝,见于年龄者,得二十有二……自战 国以下之人,以氏为姓,而五帝以来之姓亡矣。”分析顾氏的这段话,至少可以解释以下三点问题

(1)姓,起源于五帝。如《史记。五帝本纪》中有云:“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帝明德,故黄帝为有熊,颛顼为高阳,帝喾为高辛,帝尧为陶唐,帝舜为有虞。帝禹为夏后而别氏,姓姒氏。契为商,姓子氏。弃为周,姓姬氏。”

(2)早期的姓,只有22个。从“姓”字组成看,是由“女”与“生”构成,会心兼形声。《说文》云:“姓,人所生也。”段注云:“因生认为姓。若下文神农母居姜水,因认为姓黄帝母居姬水,因认为姓舜母居姚虚,因以为姓是也。感天而生者母也,故姓从女生会心。”由是可知,“姓”是从母系社会开端,它是母权社会的产物。


(3)氏涌现于姓之后,“自战国以下之人,以氏为姓”。这个变更是由母系社会过渡到父系社会的标记。《史记。五帝本纪》集解引郑玄注云:“姓者,所以位系百世使不别也氏者,所以别子孙之所出。”以此阐明姓与氏之间的区别。后代男子称氏,女子称姓,贵者有氏,贱者无氏,形成一种制度,直到秦同一中国以后才逐渐将姓氏“合二而一”了。

凡是学过一点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中国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始终维系着等级森严的宗法制度。在姓名制度方面,从东汉到唐中期倡行门阀制度,将姓分为国姓、郡姓、州姓、县姓等高下不同的“姓”级别。例如,唐朝天子姓李,李是国姓,最高尚,一些人以赐姓李为光荣。这种以国姓为荣的影响,一直到近现代还在某些人脑筋中萦迥着,自视为“高尚”的本钱。宋朝以后,科举制度取代了门阀制度,姓氏等级逐渐失去了它的社会位置。

如今,人们的姓氏既无高下之别,也无贵贱之分,真正成为一种“差别”人的“符号”了。中国人的姓毕竟有多少,至今还难于说出个准确的数字。据《中华姓府》的统计,从古至今多达6363个,其中单姓3730个,复姓2498个,三个字的姓127个,四个字的姓有6个,五个字的姓2个4.这些姓是经过五千余年的发展逐渐积聚起来的,每个姓都有其起源,都有一篇美好的故事可陈述。


例如,齐、鲁、宋、卫四姓,是以国为姓,而瑕丘、苗、旗思、高堂则是以地名为姓。又如,司马、司徒、司寇、司空等是以官为姓,王、公、伯、爵、侯等是以爵为姓。

再如,城、郭、园、池等是以居地为姓。此外,有些人是以名、号、事、谥为姓,或是以简化古氏、数字为姓。假如将上面的姓氏起源略加分类,中国人(主要是汉族)的姓至少可分为十二、三大类,尽不止《百家姓》上所列的“百姓”。由此可见,中国人的姓不仅数目大,而且起源也十分庞杂,充足体现了中华民族疆域广阔、人口众多的风度。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姓氏起源及发展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姓氏是种深富文化传统内蕴的特殊社会现象,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它由家族血缘关系、精神纽带和文化传承标志,演变为单纯的个人符号。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之一。早在传说中的炎帝、黄帝之时,我们的祖先就有了姓和氏。至今,我国有姓氏的历史已有数千年,有人统计,在历代文献中,姓氏有5662个,其中单姓3484个,复姓2032个,三字姓146个。姓产生于母系社会,在姓出现之初,它只是代表一个母系群体的“公名”,其最方便的来源之一就是群体最熟悉的地名。如黄帝的姬姓来源于其氏族居住区内的姬水,炎帝的姜姓来源于姜水,虞舜居住在姚山,便以姚为姓。群体崇拜的图腾的名称是姓的另一个重要来源。


上古时代,人们对自身的起源缺乏理性认识,也不能合理解释人与自然的关系,于是就把某一自然现象(如鸟兽、林木、土石、雷电等)当作本氏族的祖先。氏是从姓衍生出来的氏族分支,产生于父系社会。周朝实行分封制和“赐姓命氏”,产生了大量的氏。


在上古时代,姓与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正如《通鉴外纪》所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姓”的概念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原本就是氏族的族称,其主要作用在于“明血缘”和“别婚姻”,是全体氏族成员与生俱来终生使用的。“氏”是姓所衍生的氏族分支,并在宗法社会中成为贵族男子用以显示宗法身份的专称,其主要作用在于“别贵贱”,随着一个人的社会地位而变化。

南宋郑樵《通志•氏族略》说:“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

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在先秦时期,姓氏只属于周天子、诸侯国君、大夫和士阶层,奴隶们是不配享有氏称的。只是后来随着部分奴隶逐渐获得人身自由,才有了以专业技术为氏的权利。这种具有等级制的规定,使姓氏本身带有了高低贵贱的色彩。

先秦的姓氏,和宗法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贵族有姓氏,一般平民和奴隶则只有名字。商代时,只有贵族才称姓,因而最初所谓“百姓”指的是全体贵族。周代贵族之中,女子称姓,以别婚姻;男子称氏,以明贵贱。战国时期,社会动荡,公子王孙有不少沦为平民,以氏作为“别贵贱”也就失去了现实的依据。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郡县制和户籍制,阶级地缘政治代替了氏族血缘政治,姓与氏合向为一。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今天的汉族是以华夏民族为主体,与各兄弟民族长期融合而形成的。自汉朝以来,汉族姓氏种类的数目从西汉初的1800多种增加到明末的2200多种,再增加到清代道光年间的2800多种。姓氏的增加见证了我国历史上汉民族与周边民族的大融合。

历史上,姓氏有时因为种种原因而改变。为表恩宠和奖惩,皇帝有时赐姓给臣子,有时是赐国姓,有时赐别姓,也有时因惩罚而赐恶姓。

另外,有的为了家族的生存而被迫改姓,司马迁因李陵之祸而受宫刑,他的两个儿子为避免祸患,改姓后隐居乡里。哥哥司马临在“司马”之“马”字前加两点,改姓“冯”,弟弟司马观在“司”字左边加一竖,改姓“同”,为避讳而改姓的情况更是屡见不鲜。姓氏的改变,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国家政权的无上权威。炎黄子孙以传说中的黄帝和炎帝作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司马迁在《史记》中认为,天下同姓,天下一家,炎黄子孙,根同一系,本出一源,说明了整个中华民族之间血浓于水的亲情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姓和氏明血缘、别贵贱的功能日趋淡化,加上近代以后民主、科学的观念月益深入人心,姓氏也就变成了单纯的个人符号。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长春站 cc.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蔡老师 15925605583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