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汝祥,姜汝祥讲师,姜汝祥联系方式,姜汝祥培训师-【讲师网】
中国企业执行导师
48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姜汝祥:业务战略与竞争优势:联想与戴尔之战
2016-01-20 92721
联想是全世界第一个引入影视明星作广告的PC厂家,从1+1电脑,到各种系列的家用或商用机,联想玩的都是这种将PC品牌消费化,将价格敏感度隐藏起来的“增值游戏”  ·在任何一个战场上,如果你要玩PC游戏,都不得不直接面对戴尔模式的三个金律:压缩库存,倾听顾客意见;直接销售。  在2001年,杨元庆与他的团队有一个“420誓师大会”,会上他宣布了新联想的战略目标:“我们一定要和联想的全体同仁一起,使联想在10年内成为全球领先的高科技公司,进入全球500强”。在这一“战略”体系中,他同时宣布了“联想三层产品业务链”:  第一层业务链是提供现金流的台式商用、台式家用、笔记本和主机板业务,第二层增长业务是服务器、手持、外设等,支撑未来发展的第三类业务是所谓的服务类业务,包括信息运营、IT服务和IT141等,这是为了更远期的持续发展需要播种、长线培育的业务。按照联想的战略布置,通过服务助产品增值、产品助服务成长的业务发展策略,同时兼顾这三个层面的发展。  “这是一个既能帮助我们提高投入成效,又能降低投入风险的业务发展策略”,杨元庆对此是信心百倍的。但是,熟悉这三个层面业务理论的人都知道,这种业务战略安排的关键有一个所谓的“阶梯实现”:“从现实到未来的阶梯”是由第一层业务,也就是有较大利润和现金流的核心业务,支撑第二层增长业务与第三层种子业务。而“从未来到现在的阶梯”,则是通过种子业务的培育、测试、选择与淘汰来保证业务链的持续。   从这种角度看联想,我们可能就不会像杨元庆那么乐观,因为联想在第一层面的PC业务,明显地将无法避免与戴尔之战,我的判断是,这一战联想赢的可能性极小,因为戴尔的核心竞争力恰在此时好是联想核心竞争力的克星。  在一个既定的产业中,对竞争优势的争夺主要是围绕所谓的“三维竞争优势”——客户优势、地域优势和产品优势展开的。联想的成功很大程度是将这三者整合为一体,创造性地将高科技的PC竞争转化成了消费化竞争。  通过把握消费者心理,通过品牌推广,通过销售渠道控制与区域网络建设,通过在国企及政府部门方面建立起业务关系网,联想将销售点、消费者(特别是政府和企业)与它自己之间的三角关系变成了一个“价值增值游戏”,每个参与者都从游戏中获得了好处,从而使得联想成为最大赢家。  从1+1电脑,到各种系列的家用或商用机,联想玩的都是将价格敏感度隐藏起来的“增值游戏”。联想是全世界第一个引入影视明星作广告的PC厂家,这种将PC品牌消费化的中国式创造,成功地将渠道利润做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从而将只会“高举(价)高打(中心城市)”的IBM、康柏、HP等挤出舞台。  但是,这一招对戴尔基本无用。在任何一个战场上,如果你要玩PC游戏,都不得不直接面对戴尔模式的三个金律(Three Golden Rules):压缩库存、倾听顾客意见、和直接销售,这三个金律在产品、客户和地域上创造的竞争优势,在除中国外的市场上都屡战屡胜。  如果你不能从成本和收益上拿出赶走游戏主角的方案,结果就只能是自己被赶走,这就是IBM、康柏等退出PC的原因。不是IBM、康柏真的没有实力与戴尔长期一拼,而是IBM、康柏没想出比戴尔更好的招来当老大。这个“招”就是竞争优势与核心竞争力结合下的赢利模式。所以我一直在强调一个观点:联想进入国际市场绝不仅仅是一个规模和品牌问题,而是它的竞争优势与核心竞争力结合下的赢利模式问题,为什么Acer在国际市场终究无法成大器,原因也在于此。  联想当然不愿意承认戴尔对自己构成的是致命威胁,他们宁愿相信戴尔无非是在“效率”上比自己做得好,而如果单纯比效率,联想有什么比不过?2002年3月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马雪征在香港表示,联想加速其按订单生产(made-to-order)的个人电脑(PC)业务,以抵抗戴尔电脑的竞争,来维护其市场份额。马雪征称,加强联想集团的按订单生产的电脑业务,是为了加强其竞争实力。戴尔能称霸全球个人电脑生产商,部分原因就是在按订单生产的销售模式的实力。  针对这种情况,戴尔公司的主席兼CEO麦克尔·戴尔也在香港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一点都不奇怪。我们的许多竞争对手以前都这样做过,他们是否成功了呢?我想许多人都会作出否定的答案。至于联想是否会取得成功,我们还是拭目以待吧。”  联想是不是可以从效率上与戴尔一博?到目前为止,结果仍然是个谜,但联想显然比我们更清楚谜底。事实上,联想已经作出了回答,当联想在2002年底提出“关联应用战略”,实际上等于在宣布启动它的第二层面(服务器、手持、外设等)来接替第一层面(台式商用、台式家用、笔记本和主机板业务等)成为未来两到三年的“现金流”。现在的问题是,第二层面的钱什么时候才真正赚到?赚钱的第一层面能不能挺到足够的时间使第二业务真正赚钱?  应当说,“关联应用战略”是一个很好的概念,这个概念成功地将第一层面的计算机与第二层面的外设,手持,甚至服务器等有机地结成一个整体,“实现以主动的方式,无缝地整合网络资源,为用户提供高效、贴切的服务,充分释放网络能量”(杨元庆的话)。  但任何概念转化为实际操作都面临着“落地问题”,这里面至少有三个问题是联想必须面对的:  第一, 相关厂商对“关联应用战略”的认同与响应问题,要“实现以主动的方式,无缝地整合网络(终端)资源”,首先需要制造这些终端按统一的标准与联想合作,比如,你要用手机来控制计算机,控制家用电器,没有摩托罗拉,诺基亚或者TCL或者长虹等厂家的支持,凭联想自己单打独斗,如何成大气?DVD在技术上早就成熟了,但为什么到最近两个才在欧美成为消费主流?原因就在于生产DVD的索尼等厂家得到好来坞的支持,没有片源,机子有什么用?光凭索尼的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是难以支持整个产业的。  第二, 消费者的使用习惯问题,若干“整合家用电器的努力”都以失败告终的多,比如电视与录相机的整合,摄相机与照相机的整合,都没有获得大的成功。有时候消费者并不象我们想象的那么“功利”:明明电视与录相机(或者DVD)机“整合”可以大大地节省空间与成本,但消费者有时候并不接受这种整合。联想的“关联应用战略”不是简单的整合,但它背后的“哲学”思想与上述思想是一致,这种整合其实早在五年前摩托罗拉与诺基亚就提出过,摩托罗拉的“DigitalDNA”不就是想追寻那个“飞跃无限”的“Total Solution”(全面解决方案吗)?但摩托罗拉不也还在手机产业中苦苦挣扎吗?  第三, 这一战略与联想的核心竞争力是否一致?这才是联想真正的硬伤。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长春站 cc.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5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