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一,守一讲师,守一联系方式,守一培训师-【讲师网】
《黄帝内经》养生 实践专家
48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守一:经络是人体健康的生命线
2016-01-20 52714
经络是人体健康的生命线 《内经》:“真气者,经气也。”人体真气就是在经络中运行。那么人体“经络”到底是怎么回事,对人体有什么作用呢?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基础理论的核心之一,是研究人体生理活动、病理变化及其互相关系的学说。源于远古,服务当今。在两千多年的医学长河中,一直为保障中华民族的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黄帝内经》灵枢•经别篇载:“夫十二经脉者,人之可以生,病之可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并有经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的特点,故针灸“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令可传于后世”。由此可见,经络对中医治病养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人体健康的重要性非同寻常。 那么经络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经络的定义是怎样?经络的实质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在临床上有哪些应用? 经络的定义 中医指人体运行气血的通道。也就是人体内气血运行通路的主干和分支,包括经脉和络脉两部分。经是有经过及路径的含义,是纵行的干线,称为经脉;络是联络的意思,是经的分枝,由经脉分出网络全身各个部位的分支称为络脉。 人体经络主要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等,构成一个经络系统。其中属于经脉方面的,以十二经脉为主,属于络脉方面的,以十五络脉为主。它们纵横交贯,遍布全身,将人体内外、脏腑、肢节联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经络的作用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指出:"经脉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概括说明了经络系统在生理、病理和防治疾病方面的重要性。 所以能决定人的生和死,是因其具有联系人体内外,起着运行气血的基本作用; 所以能处理百病,是因其具有抗御病邪、反映症候的作用; 所以能调整虚实,是因其具有传导感应,起补虚泻实的作用。 经络的作用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联系内外,网络全身  人体的五脏六腑、五官九窍、四肢百节、皮肉筋骨等器官和组织,虽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又互相联系,使全身内外、上下、前后、左右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相互联系、有机配合主要依靠经络系统的联络和沟通作用来实现。 正如《黄帝内经·灵枢·海论》所说:“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支节”。脏腑居于内,支节居于外,其间是通过经络系统相联系。 经络系统以头身的四海为总纲,以十二经脉为主体,分散为三百六十五络遍布于全身,纵横交错、出表入里、通达上下,将人体各部位紧密地联系起来,使有机体各部分之间保持着完整和统一。 其具体联系通路有以下特点: 十二经脉和十二经别,着重在体表与脏腑以及脏腑之间的联系;十二经脉和十五络脉,着重在体表与体表,以及体表与脏腑之间的联系;十二经脉通过奇经八脉,加强经与经之间的联系;十二经脉的标本、气街和四海,则加强人体前后腹背和头身上下的分段联系。 2.运行气血,协调阴阳  经络系统在正常情况下起着运行气血、协调全身阴阳的作用。《黄帝内经·灵枢·本藏》说:“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经气推动气血在经脉中的运行,约束气血的运行轨道,调节气血的容量,对全身脏腑气血阴阳的协调平衡起着总领的作用。没有经络系统对全身的维系、协调和平衡,就不可能有机体正常的生命运动。 (1)运行血气 经脉运行血气首先依靠宗气,其次为出自“脐下、肾间”的原气。由于宗气和原气的参与和推动,“内溉脏腑,外濡腠理”(见《黄帝内经·灵枢·脉度》),从而使体内的脏腑和体表的五官七窍,皮肉筋骨,均能息息相通,协调一致。 此外,营气运行于经脉之中,濡养全身,并变化为血液;卫气则散布到经脉之外,保卫全身,抵抗病邪的侵犯,并有调节体温、管理汗液分泌、充实皮肤和温煦肌肉等功能。 (2)营阴阳 营阴阳除指经络气血营运全身,濡养所有器官组织外,还有“协调阴阳”的意义。如人体内外、上下、左右、前后、脏腑、表里之间,不仅由于经脉的联系使生命有机体的各个部分相互联系,而且由于阴阳的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使气血盛衰、机能动静保持正常节律,从而使机体成为统一的、协调而稳定,并与外部环境息息相关的有机整体。这是经络在正常生理上的主要功能。 3.抗御病邪,反应症候  经络的功能活动表现称为“经气”。经气不仅表现为“行气血、营阴阳”,还表现为经络的“反应性”和“传导性”。在疾病状态下,经络的反应性和传导性表现为抵御外邪、传入疾病和反映疾病。 经络内联脏腑,外络肢节,网络周身,当人体正气充足时,经脉之气就能首当其充,奋起抵御外邪的入侵;体表的穴位(包括反应点)是孙络分布的所在,也是卫气停留和邪气侵犯的部位。当病邪侵犯人体时,孙络和卫气可以发挥重要的抗御作用。正邪交争,在体表部位可出现异常现象。 当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时,经络便会成为疾病的传入通路。邪气(致病因素)侵入人体,通过经络的传导由表向里,由浅入深,传入内脏,并且还会通过经络系统影响到人体的其他部分。 如果疾病发展,则可由表及里,从孙络、络脉、经脉……逐步深入,并出现相应的症候。经络反映症候,可分局部的、一经的、数经的和整体的。 一般来说,经络气血阻滞而不通畅,就会造成有关部位的疼痛或肿胀;气血郁积而化热,则出现红、肿、热、痛,这些都属经络的实证。 如果气血运行不足,就会出现病变部位麻木不仁、肌肤萎软及功能减退等,这些都属经络的虚证。 如果经络的阳气(包括卫气、原气)不足,就会出现局部发凉或全身怕冷等症状,此即“阳虚则寒”;经络的阴气(包括营气、血液)不足而阳气亢盛,则会出现五心烦热(阴虚内热)或全身发热等症状,这就是“阴虚而阳盛,阳盛则热”。 4.传导感应,调整虚实  经络系统在防治疾病时,起着传导感应、调整虚实的作用。针灸、按摩、气功等治疗方法就是通过体表的腧穴接受刺激,传导感应,激发经络运行气血、调整阴阳虚实的功能。 运用针灸等治法要讲究“调气”,针刺中的“得气”现象和“行气”现象即是经络传导感应的表现。 经络调整虚实的功能以它正常情况下协调阴阳的功能为基础,针灸等治法就是通过适当的穴位和运用适量的刺激方法激发经络本身的功能,能使“泻其有余,补其不足,阴阳平复”。 总之,经络作为人体组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人体在生理、病理、诊断、治疗、预防各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经络的临床运用 经络理论来自于临床实践又指导应用于临床,二者相互结合、相互相成。经络理论在临床上的运用,可分别为诊断和治疗两类。诊断方面是根据经络来切脉、诊察体表和辨别症候,称为经络诊法和分经辨证;治疗方面是根据经络来选取腧穴,运用不同治半及药物,称为循经取穴和分经用药。 1.经络诊法 《灵枢·经水》说:“审、切、循、扪、按,视其寒温盛衰而调之”,这些都是就经络部位进行诊察的方法,如审查、指切、推循、扪摸、按压,以及观察该部寒温和气血盛衰现象。《素问·三部九候论》说的“视其经络浮沉,以上下逆从循之”,也是同一意思。“切循而得之”,本身就是检查经络的基本方法。经络外诊多用直接的检查,近代又采用一些客观的检测方法,如从皮肤电现象等作观察等,使检查探测方法趋于多样化。 分经切脉,原属经络诊法的主要内容。《灵枢》以寸口脉诊候阴经病证的虚实,人迎脉诊候阳经病证的虚实。又以阳明脉所最盛,其下部可诊候冲阳(趺阳)脉,肾所盛衰则可诊候太溪脉。 分部诊络,则是指分皮部诊察血络的色泽,以辨痛、痹、寒、热等,这在皮部中已有说明。近人又有从皮疹辨证,也属于诊络法。 压痛的检查,对临床取穴尤为重要。“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懈)”(见《灵枢·背腧》),这既是取穴法,也是经络诊法之一。 2.分经辨证 全身外至皮肉筋骨,内至五脏六腑,都以经络为纲,按经络来分析病证即称分经辨证。《素问·皮部论》说:“皮有分部,脉有经纪,筋有结络,骨有度量,其所生病各异”,指出皮肤的分部,筋肉的有起有结,骨骼连属和长短,都是以经脉为纲纪,从而分析其所发生的不同病证。十二经脉各有“是动则病……”和“是主某所生病”的记载,意指此经脉变动就出现有关的病证,此经脉腧穴能主治其所发生的病证,这就是经脉的主病。各经脉既有其循行所过部位的所称外经病(证),又有其有关的脏腑病(证)。此外,络脉、经筋也各有主病;皮部之病实即经络之病的综合反映,总分为六经病。奇经八脉与各经相交会,其所主病证又有其特殊性质。分经辨证,主要也就是分十二经(合为六经)和奇经八脉,一般以十二经为正经,主疾病之常;奇经为十二经的错综组合,主疾病之变。 3.循经取穴 经络各有所属腧穴,腧穴于分经之外还有不同的类别,腧穴以经络为纲,经络以腧穴为目,经络的分布既有纵向的分线(分行)关系,还有横向的分部(分段)关系,这种纵横关系结合有关腧穴其意义更为明显。循经取穴的意义应当从这种关系去全面理解,因而按经络远道取穴是循经,按经络邻近取穴也是循经。《内经》所说的“治主病者”就是指能主治该病症的经穴。经脉的“是主某所生病”,说的就是这一经所属穴的主治症,这主要以四肢部经穴为依据。作为特定类别的四肢经穴就有井、荥、输、原、经、合、络、郄等。在头面、躯干部,则有处于分段关系的脏腑俞募穴及众多的交会穴。对脏腑五官说来,取用头面躯干部的经穴是近取法,取用四肢部的经穴是远取法。循经远取和远近配合,在临床治疗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其具体内容当在配穴法中详述。本课程主要在于阐明经络腧穴在分经和分部中的基本特点,以便深入掌握其主治要领。关于经络在针刺法中的运用则另详专篇。 4. 药物归经 药物按其主治性能归入某经和某几经,简称药物归经,此说是在分经辨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因病症可以分经,主治某些病症的药物也就成为某经和某几经之药。宋、金以来,如医家张元素(洁古)等发扬此说,为掌握药物主治性能提供方便。清代徐灵胎《医学源流论》说:“如柴胡治寒热往来,能愈少阳之病;桂枝治畏寒发热,能愈太阳之病;葛根治肢体大热,能愈阳明之病。盖其止寒热、已畏寒、除大热,此乃柴胡、桂枝、葛根专长之事。因其能治何经之病,后人即指为何经之药”。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长春站 cc.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5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