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水良,曾水良讲师,曾水良联系方式,曾水良培训师-【讲师网】
家族企业治理、转型变革管理名家
50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曾水良:治理民企转型发展之痛
2016-01-20 66143

亚细亚、三株、秦池、爱多、玫瑰园……这些名噪一时,曾经经常成为各大媒体焦点的民营企业在一个个的倒下。近日,曾经在美国上市,曾经缔造出中国的首富,曾经被同行称为“最受尊敬的竞争对手”的民营企业无锡尚德,携带着众多光环,也不得不接受破产重组的命运。这些似乎都是一个个孤立的事件,然而,这些民营企业曾经都为行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过不可估量的贡献,走向衰落并不是他们的初衷。

 “短命论”一直笼罩着的中国民营企业,难道中国的民营企业只能昙花一现?发展之“痛”曹凤英是江苏一家建筑材料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面对《新产经》记者的采访,她说的最多的是“不容易”。回顾企业的发展,曹凤英告诉记者:“从环保设备工程做起,逐渐到今天的环保节能建筑材料,20多年来,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当初从家乡宜兴被招商引资到南京高淳,没有资金、没有科研力量、没有人才,一切只能靠自己。

”曹凤英如是说。“现在公司的一款主打产品曾经研发了18年,这么多年一直是靠自己的坚持,最困难的时候,是靠亲朋的借款甚至是儿媳妇的陪嫁钱,都被她“挪用”到了研发产品上。”谈起这些曹凤英数度哽咽。“如今,产品出来了,鉴定结果出来了,产品性能指标参数都优于行业标准,但推广起来却又面临种种困难。不知道该去找哪个部门,在饱受推诿之苦后,终于拿到了产品上市的众多证书。”曹凤英面对采访,显出疲惫的眼神,“这些过程比科研艰难得多,因为科研自己可以完全把握情况,但是政府的效率,自己无从把握。有时催也不行,不催也不行”。产品获准上市后,又面临扩大产能的问题,由于没有银行的贷款支持,只能靠市场的口碑去一点点地积累,要么从公司别的项目上吸收资金来缓慢发展。令曹凤英不解的是,如此利国利民的产品,却找不到“伯乐”,推广起来却是如此的艰难。在几次产品展销会上,有几家国外同行在看了她的产品和技术参数后,打算花高价买断她的技术,但是曹凤英坚决不卖。她告诉《新产经》记者:“这个技术的诞生比自己养育儿女的过程都艰辛,怎么可能让外国人拿走再去赚中国人的钱,这样的事情我做不到。”
2012年3月,一家国际风投公司给公司注入了一笔资金,合同已经签订,资金也开始分批注入。但是,时隔数月后,曹凤英又无奈地表示,钱是有了,但毕竟是用别人的钱,在公司的发展和决策上,远远没有以前那么自由了。“因为毕竟他们(投资方)对中国的国情缺乏了解,决策过程中难免会发生摩擦。目前,只能维持前行。”其实,在与《新产经》记者接触的众多民营企业中,曹凤英遭遇并非个案。

北京京郊一家地产公司老板郝立国在历经多种艰辛之后终于拿到了一片土地的开发权。但是,一切才刚刚开始,建设和销售的过程无不让他感到力不从心。郝立国向记者坦言,我用于政府公关的成本远远高于房子的建设成本,如若不然,将寸步难行。受国家调控政策的影响,为了推动项目的进展,郝立国又不得不多次从亲朋那里获得“高息贷款”。郝立国认为民营企业的发展还面临高税负和高行政成本的问题。“政府各部门的收税太多,社保的费率太高,这些导致一些企业支撑不住。而且,一些政府部门对企业的审批、年检特别多,行政上的干扰,吃拿卡要,导致民企隐形费用大大增加。”可以说,面对着国内外竞争不断的加剧、强势的政府和国有企业以及来势汹汹的跨国公司,民营企业仍然显得那么稚嫩。自我转型与救赎

毫无疑问,在国家政策不断的支持下,近年来民营企业数量规模持续增大。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截至2012年底,全国私营企业1085.72万户,占全国实业企业总数接近80%,同比增长12.2%,注册资本31.1万亿元,增长20.59%.从税收总量看,目前民营经济税收比重已经超过国有经济。不少地方民营经济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超过60%。但是,同时我们又看到,中国加入WTO之后,国外企业和产品抢滩中国市场,正以强大的资本和竞争力对中国的民族经济实施挤压。

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民企研究中心民企治理专家曾水良认为,除了国际因素,民营企业的未来仍面临着体制上等一系列阻碍发展的问题,这是民营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重大挑战。有数据显示,我国85.4%的民营企业是家族企业,未来5至10年,约75%家族企业将面临寻求接班人的问题。美国摩根大通公司近期的一项调查显示,从世界范围看,家族企业能成功传到第二代的,只有30%,传到第三代的只有15%。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家族式管理模式也遭到不断的挑战,民企治理专家曾水良在接受《新产经》记者采访时指出,民营企业要从自身的内部转型,从摆脱家族式管理进行改革。

家族企业治理曾水良认为,当然,民营企业在创业初期,大多以家族式管理模式为主。企业领导者,既是资产所有者,也是资产经营者,这在企业发展之初的确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随着当前经济全球化、网络信息全球化的来临,对于企业管理者的现代管理水平也提出了重大挑战,如果不丰富知识架构,增加学习和应对能力,在与国外企业进行较量的过程中,必然处于劣势,甚至给企业的发展埋下重大隐患。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王建军认为,从西方的家族企业成功传承的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职业经理人传承制度无疑为国内民营企业的交接班提供了一种极具参考价值的模式。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和职业经理人组成的相互依赖又相互制衡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为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曹凤英也多次向《新产经》记者道出无奈,作为民营企业的掌舵者,能走的远的,都是“熬”出来的。也曾经多次想过放弃,但是又觉得可惜和不甘心。面对“冰冷”的政府,强势的国企和外企,还有瞬息万变的市场风云,一切只能靠自己。国企干不好了,可以换个领导继续,我们干不好了,可能就员工失业,企业破产,老板倾家荡产。建立公平竞争环境除了自身发展的机制影响着民营企业的长远发展,外部生存环境更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主要阻力。虽然在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院长刘迎秋看来,中小企业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创业、创新之源。但是,相对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一直以来就处于一种极端的困难境地。既没有资金支持,又没有市场的需求支持,再加上近几年受工人工资上涨和原材料价格上升等不利因素影响,民营企业遇到与以前完全不同的困难,所以其发展相对而言始终处于弱势状态。

对于民营经济的发展,中央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曾经多次出台关于民营经济的纲领和方针,然而,有业内专家却认为,时至今日,虽然出台了两个“非公经济36条”,但依然是雷声大、雨点小,很多细则的问题却没有落实到位,而且一些既得利益者极力地在排斥政策的落实

显然,发展市场经济,就要“平等进入”。但事实上,这些原则长期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家族企业治理曾水良告诉《新产经》记者,平等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属性,只有平等进入才有公平竞争,而民企与国企的对垒竞争就是典型样板。大量的国企依靠垄断与政府的关系等外在优势不断渗入各个领域,将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一再挤压,房地产市场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他们依靠的并不是竞争机制或效率。在这样的不对等的机制下,自食其力的民企根本不是对手。”中国社科院一位不愿具名专家告诉《新产经》记者,这些国企大鳄们为什么在国内叱咤风云,但一出国就赔的一塌糊涂?原因就是这些国企效率低下、体制落后以及懒惰心理使然。经济体制改革首先要敢于向这些懒庸的国企开刀。

 “如果是出于经济安全考虑,那么可以为他们划定区域,不得随意渗透其他领域,从而给民营企业更多的空间。”王建军告诉《新产经》记者。

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专家保育钧曾表示,从根本上来说,导致民营企业生存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基本经济制度出现了问题,没有与时俱进。基本经济制度中规定,我国是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如果将以公有制为主体,变为以公有制为主导,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要实现这一点,首先要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做好利益调整,政企分开。

北京火德恒特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兴道也认为,如今国内市场经济的不公平还体现在对国有经济有意无意的偏袒上。国有经济可以廉价地使用大量资源,包含资本资源和自然资源。特别是2008年下半年4万亿刺激经济增长计划出台后,大量资金流向国有企业和房地产领域,尤其是2009年央企、国企大范围在各地拿地,许多“地王”后面大都有央企和国企的影子。而与此同时,广大中小民营企业因其没有更多的“背景”,自然受惠于4万亿的“恩赐”少之又少。
“国务院推出职能转变方案,向市场放权,我们民营企业家十分赞成!以后能不能进一步松绑?”“小微企业在融资方面受到很多限制,金融机构把大量贷款给了国企和效益高的投融资企业,民营企业缺乏创新资金,能不能呼吁公平待遇?”“现在企业走出去挺难的,政府能不能给予更多政策支持?”……这是众多受访的民营企业面对记者发出的不同呼声,也是对经济决策者和制度设计者智慧的考验。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长春站 cc.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