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清,袁清讲师,袁清联系方式,袁清培训师-【讲师网】
袁清 2019年度中国20强讲师
品牌营销专家
48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袁清:“东芝”后,中国品牌的哲学思考
2017-11-16 3049


这是一个“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商业时代。11月14日,中国海信集团豪砸7.5亿人民币,收购东芝映像解决方案公司95%的股权。“日本东芝”别了!


142年、18万员工、声名赫赫的日本巨无霸公司,就这样衰落了。


压死“东芝”的最后一根稻草


和日立、松下、索尼还不同,有140年历史的东芝是日本老牌家电企业。东芝在显示技术领域引领了日本乃至世界科技潮流,全球科技品牌价值排行榜位居前列。2016年,东芝电视销量仍位居日本市场前三(IHS)。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发生在2006年2月,东芝集团宣布以54亿美元接近3倍溢价收购了西屋电气,开始涉足核电领域,彼时核电产业正处于上升期。


扩充经营领域往往是一些“在位企业”的雄略大志,但是经济领域的“SWOT分析法”告诉我们,你是否对所扩充的领域有过行业背景的研究,有过行业发展历程的研究,有过行业未来方向的研究,有过所谓痛点的研究。当然对于东芝来说,或还有受到外围环境的突变。


东芝遭遇的“市场突变”在2011年爆发的福岛核电站泄露事件使得核电发展进入冰河期,全球核电站面临关闭潮,日本政府当即关停国内所有运营中的核电站。此后东芝核能业务遭到重创,核心核电子公司西屋电气陷入高额亏损


深陷经营困境的东芝,便一蹶不振。而有学者在总结,东芝企业面临重大危机,没有寻求转变,而是墨守成规。核能领域开始亏钱后,为了避免连续经营亏损而退市,日本东芝开始走上连续出卖资产的不归路,一条路走到黑!



“新时代”或不属于“日本制造”


“Toshiba,Toshiba,新时代的东芝!”,这是许多中国人对此仍然耳熟能详的广告语。即便不是东芝收购西屋遭遇的“市场突变”,东芝或也难逃衰败的厄运。


回溯1995年,当时世界500强榜单上有149家日本企业,而到了2015年,只有54家日企登上了该榜单。


上世纪90年代索尼、夏普、松下、日立,东芝,三洋号称日本彩电六巨头,目前除了索尼、松下之外,其他公司的“日本制造”、“日本品牌”家电业务几乎都由中国企业在运营。


日本“东芝们”的衰败,一方面有着中国制造业崛起给他们带来的挑战;另一方面其日本制造企业近年来暴露的质量和诚信问题或是主因。


近期引爆而且仍在发酵的神户制钢篡改检测数据丑闻,引发全球汽车及飞机制造商供应链的大地震,并让社会各界对相关新干线列车、飞机及汽车产品的安全性产生担忧。


日本品牌的没落,或为日本制造衰落的一个真实写照。曾几何时,日本“精益生产”被奉为圭臬。审视其日本制造的衰败,窥见其企业患上了制度僵化、体系臃肿、路径依赖,“思想流”缺乏、过度崇拜技术,漠视业态、营销创新、消费者价值挖掘。互联网的“万物+”时代,它们未能跟上步伐。


“新时代”的消费力量,在于技术和品牌的交织互动,商业与人文的化学反应。更多新生代的消费者年轻、多元、自我认知,渴望撕掉标签,寻求共情能力,体验有温度、有质感的生活方式。未来商业正是在基于这样的逻辑下,经营者承载满足顾客情感与精神需求,探索更美好生活方式的新理念。


令人欣喜的是中国企业的品牌崛起,如“格力”的外销多为自主品牌。“江苏摩护科技” 秉承的“修养蕴道,相资为用”的价值理念,她们集聚人文品牌、智能技术、软性营销、资本市场高端要素,厚植“万物+”的互联业态,创造市场社群精英的聚合参与,践行的“12345”企业战略。


还有“盛世十月”的“横跨文理 、厚植内容、万物互联、厚植内容”的品牌背书。正在倡导的“绿叶集团”的“从卖产品到卖生活方式的社群IP运营商 ”和“生态品质 、美学精神、极简风格”的“品牌愿景”。这些无不显示出中国企业的“新时代”的商业力量。


“整体关联”、“动态平衡”,中国品牌需要哲学思考


“日本制造”的衰落足以成为中国品牌的镜鉴。


哲学的“整体关联”告诉我们,企业的生产经营要素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在一起的,互为动因,相互支撑。不可否让大部分日本制造的技术过去还是过硬的,但在今天看来这些要素只能算是“始创新”的逻辑下的“技术资本”。


“始创新”需要商业模式、品牌运营的“源创新”。当下市场又仿佛一块有限的饼,当你不能勇猛地切得比别人更大、更快时,你就开始落后,最后甚至出局。于是企业之间开始比拼速度,比拼执行,比拼谁能更快更好地复制和商业模式。纵然如此努力,大多数企业仍然逃不脱靠微薄利润度日乃至亏损被淘汰的命运。



“始创新”或没有管理和品牌的“思想流”,它的逻辑是技术产品有“生命周期”、“市场和利润有限范围的赢利”,今天市场产品“技术迭代”较快,还有大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所以技术的红利或已终结。


纵观“始创新”的企业,大多是封闭的, 通常这些企业表述为“自行研制、自行开发”。实则上在今天看来,这种“封闭”从可能产生价值角度看,多发生在市场之外(面市之后),企业和消费者具有不同的生产与消费角色。


哲学视角下的商业“动态平衡”告诉我们,现代经济下将财富的源泉归结为思想、知识的“智力资本”。新的消费升级大多体验在“非物质财富”,它涵盖其哲学思考、人本精神、文化积淀、创新机制等。它需要挖掘顾客的价值潜力,默认顾客与你在平等地位,一定要想信他与你信息是对称的,用人文的“好感”、“社会认同”、“承诺”、“一致性”,培育商业中的“博物学情怀”。


“致虚极,守静笃”,乃企业管理的至境。诚如《道德经》所云“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作者袁清,营销专家,和讯网财经评论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环球财经》专栏作者,北京大学互联网+与资本运营课题专家组成员,全国总工会中工网特约评论员,时代新光管理咨询创始人 ,营销界“软营销”和“营销哲学”的创建者)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长春站 cc.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5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