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性,从逻辑上来说,有着不同的层次和区分。当不同的“重要”相互碰撞时,你应该如何取舍?这关系到每个人对时间的利用和把握态度,也牵连到他们的自身利益。
正确的重要性权衡,应该抱有科学客观的态度,遵循长远利益至上的原则,不仅不能感情用事,也不应盲目冒险。很多情况下,人们之所以犯错,是误以为手头选择的事情更加重要,其实,这种选择背后的风险往往被人们忽略,甚至真正重要的事情从来没被人关注——对危险的及时躲避。
打比方说,尽管每个人从小就学习到“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但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在今天全中国任何一条马路上,很多人依然视若无睹、大摇大摆地闯过红灯下的斑马线。“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一则关于“中国式过马路”的网络调侃,前一段时间曾引起社会热议。尽管这种不文明的行为被冠以“中国式”而引起过人的不舒服,但这确实不是个别现象。2012年11月1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自2012年起,将每年12月2日设立为“全国交通安全日”。 第一个交通安全日的口号:遵守交通信号、安全文明出行。
“中国式过马路”的表现,除了扎堆闯红灯外,还体现在根本不注意汽车的来往,还有人边过马路边打电话,看起来逍遥自在。他们展现的过马路态度,可以用这样的话来概括,“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鸣笛吧;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刹车吧。”
真正懂得时间管理的人,很少闯红灯,这不仅是他们觉悟高,而是因为他们重视安全。打比方,香港、新加坡、东京、纽约这些竞争激烈、人口众多的大城市,闯红灯的比例要远远低于中国的北京、上海,甚至更低于中国的小城市。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是由于他们擅长进行重要性的比较权衡,了解哪些时间可以省,哪些时间不能省。
其实,行人之所以能随意闯红灯,并不一定是因为他们多节约时间,而无非是因为他们缺乏耐心等到绿灯亮起,除了无视规则之外,他们还无视绿灯的重要性,觉得自己不可能被撞到,觉得汽车一定会避让行人。然而,你怎么知道开车的不是一个技术粗糙的马路杀手呢?你怎么知道司机不会将油门当刹车踩呢?(也许他的驾照是买的,也许他的驾校考试是稀里糊涂过关的。)你又怎么知道司机今天没有喝酒呢?你又怎么知道司机不是疲劳驾驶呢?你又怎么知道司机没有思想开小差而没有看到你呢?你又怎么知道这辆车的刹车没有坏呢?你又怎么知道即使踩了刹车就一定能瞬间停住呢?你又怎么知道司机一定能看到你呢?你又怎么知道这个司机不是刚与人吵架而情绪失控呢?这些事情只要有一件成立,那就是血肉之躯与钢铁的碰撞,不知你有几分胜算?
在这样惨痛损失之前,你抢来的几十秒时间有那么重要吗?显然,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很多人虽然知道危险,但总觉得交通事故是小概率事件,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其实,不管是开车还是走路,走在路上就有被撞的概率。因为没有人在出事故前就知道自己被撞(除非你相信黄历,一看今天“不宜出行”就呆在家里),否则就不会有交通事故。因此也可以说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发生交通事故,而闯红灯的概率就更大。从概率学上讲,当你每一次“平安”闯过红灯的时候,其实意味着你下一次出事故的概率更大。不是这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