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以非常快的速度融入世界经济,特别是中国制造业正在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广泛地融入国际分工体系之中,中国市场成为国际市场的组成部分。中国工业高速增长同中国经济的快速对外开放和日益融入国际产业分工体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各工业部门的产业链继续延伸,产业融合进程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同传统产业的融合进程明显加快,产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从而为中国走向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奠定了基础。
中国制造业已经完成了“量的积累阶段”,进入以企业全面转型和提升为核心任务的“质的提高阶段”,中国目前只是制造大国,并非制造强国。我国制造业在快速发展中存在不少问题,由大到强须解决的问题还很多。
民营企业管理专家
曾水良认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回答“中国制造”怎样才能升级这个问题,首先要找到合适的方法,其次才是具体的途径。
精益生产既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生产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企业管理和运营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生产方式,同时它又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中国制造业业所面临的问题无非是:劳动力成本增加、原材料价格上涨、终端维护成本增加以及不可预测的政策风险等问题和企业内部管理粗放、浪费严重、人员异动频繁等直接导致的企业利润逐渐萎缩;“次贷危机”导致的银行银根紧缩从而影响企业资金周转日益艰难等问题哪么如何来有效的应对这些问题,就让“精益化生产”提上了议事日程。
通过倡导精益生产并对人事组织进行组织扁平化改革,减少非直接生产人员,去掉生产环节中一切无用的东西,每个工人及其岗位的安排原则是必须增值,撤除一切不增值的岗位;并通过推行精益化生产进行生产均衡化、同步化,实现零库存与柔性生产;推行全生产过程(包括整个供应链)的质量保证体系,实现零浪费;最终实现拉动式准时化生产方式,以最优品质、最低成本和最高效率对市场需求作出最迅速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