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
经济学家
向松祚先生就中国
金融的一席话引起较大反响。集中反映在他对互联网
金融,国企纷纷涉猎
金融业务等观点受到关注。他认为,中国今天每个人都想搞
金融,这是非常荒谬且不可持续的,尤其是互联网企业,几乎没有不搞
金融的,这是奇特的现象。对此观点笔者基本赞成。
互联网
金融是中国一个伟大创造和创新,互联网
金融是顺应
新经济发展应运而生的,互联网
金融对中国旧有落后、死板的
金融体制带来了较大冲击,互联网
金融一定程度了缓解了弱势
经济体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这是无疑的。同时,互联网
金融绝对是未来
金融发展的方向,特别是
移动互联网
金融在许多领域将逐步取代现有
金融。这就要求传统
金融必须转型,往哪里转?转向互联网
金融特别是移动互联网
金融是其转型目标之一,也赋予了传统
金融特别是银行转型的新内容和新任务。
包括向松祚在内,一些海归或者说在
美国与中国飞来飞去的两栖
经济学家、
金融学家们,常常拿美国就没有互联网
金融或者说美国互联网
金融很不发达为由来佐证
中国互联网
金融没有前景,没有创新,只是简单地将
金融搬上
网络而已。实际上,无论美国有没有或者发达不发达,互联网
金融都是创新、都是方向。这不,就连美国包括美国的互联网企业以及传统银行都开始大踏步向互联网
金融进军了。苹果支付、谷歌支付正在寻思着挺进中国
市场,其已经让美国最大的印钞公司面临经营困境。传统银行的摩根大通银行也正在向移动支付挺进,正在斥巨资拓展移动支付业务。
中国互联网
金融发展必须给予充分肯定。但是,这不等于不存在问题。当然,这种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也不奇怪。
最大的问题就是向松祚所言的,出现一个全民、全社会办
金融包括互联网
金融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这种一哄而起必将最终酿造出局部、行业性
金融风险。不仅如此,整个
经济如果过度
金融化的话,对实体
经济发展乃至对整个宏观
经济发展都是十分不利的。
笔者认为,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真正的互联网
金融。真正的互联网
金融是以大数据、云计算为基础,在
金融本质的信用获取、分析和判断上完全基于互联网平台,高效、全面、完整、及时的获取,从而使得
金融交易效率高、风险小、可获得性强、透明、公开等。当然,互联网
金融还包括在支付手段上依赖于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平台,使得
金融结算支付方式出现了大变革。
这就要求开展互联网
金融必须以互联网电子商务等为基础平台,为获取大数据、使用云计算的根基。而电子商务、社交互联网、搜索引擎互联网等平台上的数据积累绝不是一天两天的,而是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积累到一定时候,自然而然就对
金融有了必然的需求,这个时候互联网
金融诞生就顺理成章了。阿里巴巴系的互联网
金融就是这样逐步地、顺应电子商务发展而诞生的。支付宝、支付宝钱包、原先的阿里小贷、网商银行以及一系列理财公司和产品等都是如此。
从中可以看出,绝不是所有企业包括互联网企业都可以盲目开展互联网
金融的。以笔者看,从互联网银行来说,目前BAT、京东等为数不多的企业才有资格开办互联网银行。当然,这些大型互联网企业未来数据全面开放后那将是另一个局面。就目前来说,在中国有资格从事真正的互联网
金融特别是互联网银行的互联网企业绝对能够数过来的。
讲到这里,可能立即会提出一个问题是,如何看待P2P如火如荼又乱象丛生呢?笔者始终认为目前的大多数网贷企业不是真正的互联网
金融,而是民间借贷包括高利贷搬到网上而已,其背后基本没有大数据,更谈不上云计算。这里面乱在不仅一些企业包括互联网企业一窝蜂开展网贷业务,而且一些人、一伙人简单弄个
网络就可以开始P2P业务了。这是网贷行业乱象丛生的根本原因,因为其仅仅是穿着个互联网
金融的马甲而已。
所有互联网企业都开始涉猎互联网
金融绝对不是一个好现象。一方面互联网企业一定要明白
金融绝对不是那么好办的,要明白自己有几斤几两,慎重涉猎互联网
金融业务,另一方面对于互联网
金融的新生事物,监管上在包容、宽容、鼓励创新的基础上,应该及时给予监管提示,特别是风险警示,尽快出台以负面清单为核心的监管办法。既要通过
市场的优胜略汰、大浪淘沙式机制使其自动退出,又要通过强化监管勒令其退出
市场。
总之,互联网
金融到了强调有序、规范发展的时候,这是保证其良性
健康发展的基础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