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万齐胜
最近一段时间,有机会观看一些设计图文杂志、影视节目、文化交流展会。在流连于各类的传统和现代设计艺术品、绘画、雕塑作品。留给我最深的体会是艺术家的想象力。就艺术本身而言,我是个门外汉,很难有特定的评价。甚至现在回忆起来,都记不清所看作品的名字,更别提国内外艺术家们的名字了。只是带着一些新鲜、好奇的感觉去观看。在看艺术类的杂志、评文、展品,头脑一直时断时续的想着创新二字。
借用李克强总理的“万众创新”四字,起个头,谈下自己此时此刻,对艺术与创新的一知片解。艺术家是人,人会死掉,但他们能把自己的精神注入作品中,让我们感觉到他还活着。这些文字是专业人士能感受到。而我们普通人,直观的感觉很好看,很真实,很新奇。其实能达到这点,就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一些启示。创新无非就是在模仿的基础上,加入一点我自己的存在,从而区别于其它同类作品(产品各商业模式)。
再从各类设计杂志和艺术评论书刊中得到的一些体会。无论是建筑、家居、工业产品、传统手工艺设计,还是摄立影、绘画、书法、诗歌、戏曲、小说的创作,都能感觉艺术家的想象力是无穷尽的丰富,让你脑洞大开。如果我们顺着作品的思路去延展,就会发现这些创新的灵感都是来源于我们对生活和工作的不同层面的理解。建筑设计的立体美感,家居设计的温馨舒适,工业产品设计的精致适用,手工艺品的细巧朴实,摄影作品全新视角,绘画作品实意相合,书法作品刚柔相济,诗歌作品的美妙串感,戏曲小说的人世情怀。只要你我略作静思,所有的艺术表现的形式都能让我们回忆、联想、展望到自己过去、现在、将来。让我们赞叹生命的美好时光,而这些都是创新之源!
最后参观各类展会,比前两类的体验更为深刻,站立在空旷的展厅里,双目环顾前后左右上下,除了艺术家们的作品外,只有你我他。倾注思想的艺术品,迎面袭来,触动五官六感,汇入我们的神经,让你我他找到属于自己的瞬间灵感。当我们可以面对面的同艺术家的作品交流,可以聆听他们作品中的故事。对着艺术作品,来回穿越时空,冥想与对话,寻觅在过去、现在、将来中,总是能收获一丝不经意的欢愉。
一种我不曾去过、看过,但曾经过、想过的体验让我追寻到,这正是我需要的构思和灵感。乍现的灵感,来去无迹,我必须紧紧的盯住,一刻也不敢大意,因为跟着它,能带我找到下一个里程碑,我会在上面纂刻出一幅作品。
在参观的过程,无论站立在喧闹的人群中,还是徘徊在空旷展品中,借着艺术作品浸透出的生命力,总是能触动我们脑中的神经元细胞,让我们也能体验到苹果掉到头顶的惊叹。
说了一通艺术却不懂艺术,也蛮有意思的,或是附庸优雅的心理情节吧。创新是时髦,算是热议一把吧。艺术是生活的连通器,它能把哲学、宗教、历史、地理、生物、化学、物理、数学等科学连接在一起,因为所有的文化知识都是服务于我们人类自己。就创新成本和周期来看,艺术的启发是性价比最高的。借助艺术带给我们的启示,可以让我们在实体创新过程中找到合适的捷径。人类几次大的产业革命都是在艺术思想领域的突破,才带动实体政治经济科技的革命。如西方的文艺复兴带动资产阶级干革命和工业技术革命。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奠定孔孟儒家文化思想地位,开启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制度。近代五四新文化运动,使我国由封建社会过渡到现代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科技体系。这一系列的社会变革,都是从艺术文化创新变革最先开始。
创新不难,只需要向左向右向前向后挪动一下就可以。有空时常带着想法,多出去走走看看逛逛,苹果说不定哪天就会掉到我头上。
2015年9月20日星期日首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