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期间,刘华鹏老师以海尔作为案例剖析传统企业的互联网+转型和升级。去年以来,在中国企业界“动手术”最大的公司可能莫过于海尔。张瑞敏先生把海尔6万多名员工拆分成2000多家小公司,号称“创客团队”,努力实现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用户个性化。
海尔不改革就活不了吗?
这个问题也是多数人在问的问题。我的观点跟张瑞敏先生完全一致:是的,不改革,死路一条。
原因在于,我们的市场环境变了,生存法则变了。海尔原来的打法已经失效了。那么,海尔原来的打法是什么样的打法呢?
就这7个字:多元化、品牌延伸。
海尔走的路是日本企业走的老路,把一个品牌延伸到的所有的品类。这种做法,短时间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销售业绩,甚至带来一定的利润。然而,时间长了,会遇到至少两大麻烦:一是,专家型品牌横刀植入;二是,自身品牌定位模糊。
海尔不太幸运,这些年它在这两点上都遇到了问题。首先,是以格力为代表的专家型品牌不断吞噬它的市场,海尔在很多品类上开始失利。其次,海尔品牌本身的定位也变得模糊,海尔到底代表什么品类?海尔到底代表什么样的价值?顾客都找不着头绪了。
市场是无情的。顾客对你的品牌找不着头绪的时候,就不找了,也就不会选择你的产品了。这正是海尔致命的问题。
因此,海尔再不改革,仍然保持原有的打法和原有的模式“耗”下去,再过三年就该破产了。
未来,到底哪些企业能够真正活下来?
我的观点:只有拥有一批专家型品牌的企业和强大的平台公司才能活下来。
专家型品牌,能够活下去的理由最简单。因为,这是顾客的选择决定的。随着品类的发展,顾客心智的不断成熟,专家型品牌和综合型品牌的较量会决出胜负,以“格力”为代表的专家型品牌一定会打败以“海尔”为代表的综合型品牌,继续引领一个品类向前发展。
剩下的企业,要么死掉,要么转型为平台公司。没有其它更好走的路子。这也是为什么海尔把自己改革为平台公司的原因所在。因为,过去30年,海尔把成为专家型品牌的路子走成了死路,所以只能走第二条路。
不过,话又说回来,能够把自己成功打造成平台公司的企业,应该是为数不多的。也就是说,不是你想成为平台公司就能成为平台公司的。
因此,未来将会死掉更多的企业,就算依靠国家政策或“给别人做加工”等特殊原因活下来的企业也基本上“生不如死”,成功路上永远不会人满为患!
记住这句话,你的企业至少能多活50年
在未来,一个真正强大的人,要么是专家,要么是领袖。其他人都将被淘汰或给这些人打工。
一个企业也一样,未来要想让自己强大起来,要么拥有一个或一批专家型品牌,要么把自己打造成平台。其他企业,将被淘汰或给这些企业打工。
大家不要羡慕三星,三星的悲剧正在上演;大家也不要学习百度,百度已经给自己栽下了祸根。
他们的原因十分清晰:他们正在抹掉自己“专家型品牌”,也没能打造出强大的“平台”。
未来的成功只属于专家型品牌和平台公司。要记住这句话,并善于落实这句话,我相信你的企业至少多活50年。
刘华鹏老师,“互联网+创新”研究专家,主要讲授“互联网+营销模式创新”、“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互联网+企业转型升级”、“互联网金融”、“新媒体营销”、“微信营销”等课程。刘华鹏老师先后合伙创办北京冠智健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北京才富通科技有限公司,将经营管理实践和传道授业解惑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