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背景】
总书记强调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努力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规范发展行为、促进矛盾化解、保障社会和谐”。 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在全面推进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领导干部必须摒弃陈旧过时的思想观念,不仅要有领导思维、管理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更要有法治思维。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讨论练习、互动体验等。
【授课时间】
1天,6小时/天。
【课程大纲】(课程大纲仅为课程部分内容纲要,具体内容见课程讲义)
课前统一思想,确保培训效果:学习为己、学乐精神、空杯思想、学以致用。
一、法治的内涵、外延和历史沿革。
二、法治的基本要求。
(一)有法可依。
(二)法的正义性。【案例】希特勒屠杀犹太人,斯大林清洗运动。
(三)法的至上性。【案例】元太祖成吉思汗。
(四)主权在民!【案例】《宪法》和《深化改革决定》。
(五)分权与制衡。
(六)公平、公正——法治的生命线!
三、法治和人治、德治、法制的区别。
四、法治的作用:强国之路。
五、法治现状:立法、执法、司法、守法。
六、树立法治思维,提高法治能力的重要性。
(一)深化改革的需要。
(二)推动发展的需要。
(三)化解矛盾的需要。
1、社会矛盾的类型。
2、社会矛盾的特点。
3、社会矛盾的产生原因及解决办法。
七、法治思维的定义。
八、法治思维的主要种类。
(一)规则至上思维。
(二)合理性思维。
(三)权利本位思维。
(四)权力控制思维。
(五)平等性思维。
(六)证据性思维。
(七)程序性思维。
(八)理性思维。
(九)法不溯及既往。
(十)遵循先例。
(十一)依赖保护。
(十二)禁止不利变更思维。
九、法治方式。
(一)理顺行政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
(二)不断完善立法工作。
(三)大力强化依法决策。
(四)改革行政执法体制。
(五)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六)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七)强化制约和监督。
十、如何实现法治。
(一)组织角度:完善法律健全制度、加强监督、奖罚分明。
(二)个人角度:认识到法治对个人、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发自内心打算依法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