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祥,王宝祥讲师,王宝祥联系方式,王宝祥培训师-【讲师网】
47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王宝祥:家校配合 帮助家长走出家教误区
2017-03-24 3059
对象
全部
目的
帮助家长走出家教误区
内容

      知名教育专家、学者、社会名人、知名媒体、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家庭教育工作者和热心家长等千位嘉宾共聚一堂,新浪教育频道对本届论坛进行独家网络媒体报道,教育部师范司中小学班主任国家级培养专家、《班主任》杂志原主编王宝祥在“第四届新东方(微博)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上的演讲实录:  

  我先讲一个故事,我是《班主任》杂志的创刊人,今年已经70岁过了,我比上午的赵老师还大。

  我讲什么故事呢?我到一所学校去调查,找的是班主任,问现在孩子教育的切实困难。那么问题在什么地方呢?班主任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讲,现在的家长跟不上,有些家长的素质太低,甚至那时候还有一个舆论叫做“5+2”也好,“6+1”也好,等于零。我要找这个学校的家长开座谈会,没让老师参加,我说大家聊一聊现在孩子的教育问题在什么地方?家长也是异口同声地说现在的教师不行,然后就举例子说我们小时候老师如何家访、帮忙,我这一听就是矛盾的。我把老师和家长请到一块儿座谈,我搞研究的就是要这样问个究竟。我说讨论一下现在孩子的教育,有困难、有问题是为什么?太奇怪了。老师不再说家长素质不高,家长也不再说老师素质不行,几乎是异口同声说这个社会影响太坏、太复杂,之后就举例子。

  我又想,中国人不会是这样吧?当面不说。但是我有思考,什么思考呢?家长和老师他们的愿望是一致的,目标是对的,都是为了孩子好。犯了一个什么错误呢?犯了一个“归因”错误,就是原因到底在哪儿?所以我在多年的研究当中我就力求避免归因错误。这孩子发展好还是不好?如果我们把所有的责任都搁在父母身上,是不科学的;把所有的责任都搁在学校身上,也是不科学的;随便埋怨社会也是不科学的。刚才新浪采访我的时候我说了一句话,教育是需要合力,这个合力就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应该是朝同一个方向去拉孩子。但是,做到这个很难的。

  所以,今天我讲的题目是“家校配合,帮助家长走出家教误区”。

  一个简单的说明,本人先后主持教育部重点课题《幼儿园、小学、初中学生家庭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的调查研究》、《家庭教育跟踪指导的实验研究》,还有一个课题是中国家教会社区教育的调查研究,问卷调查了8000到户,这个问卷现在我还留着,实验学校100多所,个案200人,写出了6份研究报告,先后参加美国、俄罗斯、韩国,我国台湾省的学术会议,根据研究成果出版了12本指导家庭教育的书籍。本讲题的主要内容是我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讲座的主要讲题之一,我曾经在中央电视台讲家庭教育,现在还能搜索到。

  第一、引言

  一、请大家思考下面的问题

  2009年,全国有84万名高三毕业生放弃高考,说明什么?这个数字很多人不知道,这是报纸上公布的。我带着120个校长到德阳去,我在中职学校里面听课发现有20多岁的孩子,我就问校长怎么回事?说是大专生、大本生到这儿复读的,因为找不到工作。

  这是正式公布的数字,2011年,江苏教委公布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博士生80.96%,研究生84.46%,本科生88%,专科生92.1%,双专科生94.64%。

  为什么中选部、教育部联合发文不要炒作“高考状元”,2010年、2011年多个省市不宣传高考状元,不搞高考排名,我们很多地方排名还是很厉害的,我看北京也没有执行教育部和中宣部这个规定。

  《虎妈战歌》引起华人的讨论,我最近在美国住了一段时间,我问美国的妈妈们他们也在讨论,其实主要是两种意见,其中一个意见是《虎妈战歌》的妈妈说我写的是我的一方面,我还有另外一方面没写,但是确实引起我们的讨论。

  这个大家看到了没有?报纸上登了,61位社会人士同考奥数,平均分36分,大学数学教师仅得了56分。这个是报纸、传媒都登了。这个奥数教育部有文件,说只有被中国科协邀请参加国际比赛的那几个孩子可以在高考的时候给予照顾,其他的都没戏。有一个地区的教委发文件,如果再职的校长跟别人合着办奥数班的话,校长必定撤职;北京市有一位副市长说过奥数纯粹瞎胡闹。就在这些事都出了以后,我看广东省广州市奥数班趋之若鹜,我给杭州的家庭教育杂志写过一篇文章,我问了一句话,我说请你调查一下,那些教奥数的老师有几位真正奥数过,千万所奥数学校的老师是谁教的呢?拿着奥数的书,前边有题,后边就是答案,拿这些糊弄孩子。现在有的小学,甚至有的中学就拿奥数的东西来为难孩子,甚至拿这个来排名,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二、几段家教名言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我讲这段名言的意思是什么呢?当父母的一定要谨言慎行,不能随便说话,除非你的修养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鲁迅有一句话,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孩子的世界跟成人世界不一样,如果你不懂孩子就去教育孩子的话肯定出问题,就是说要教育孩子必须得懂孩子。

  司马光有一句话,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作为妈妈的你不用担心孩子不爱你,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我到海淀区去做一个座谈,一个小孩11岁,五年级升初一,我问他说你们家教育你吗?他拉长着脸说,教育。看来很反感。我说都谁教育啊?都教育。,更反感。我说你妈教育你吗?他说我妈特别可怜。我说你爸爸呢?我爸特别可恨。我就问你妈为什么可怜?他说每天上班那么累,回家家务活都是他的,在这种情况下每天得腾出20分钟数落我,说那话一点儿水平都没有,你说我妈可怜不可怜。我说你爸为什么可恨呢?他说都什么年代了,不民主啊,好像他全都对一样,我不敢反驳他,我一旦反驳他他就揍我,你说可恨不可恨。我就问,都教育你,你怎么办?这孩子说了三个字,你万万想不到孩子说了什么?孩子说,强忍着。这样的家庭教育还能成功吗?肯定不能成功。

  三、社会发展?人才?教育

  我有这么几段话,这社会的发展趋势肯定是学历社会进入学历+能力社会,最终走向能力社会。我在美国住了很长时间了,美国人很少吹自己哪个大学毕业。为什么?他不炫耀这个。现在很多事情都说明你得有能力,今天是学历+能力社会,最终是能力社会,因为现在大中城市升学率已经过80%,有的到90%以上,还有自学高考,还有成人高考等,获得学历并不难,难的是有没有真本事。

  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有四条:人格+知识+能力+健康=贡献+财富,我想在座的都有体会,为什么讲这个?人格是核心,没有优良的人格是无论如何不行的,还得有知识,知识可以在学校学也可以自学,你贡献大了你获得的财富就多。新东方给我们这本书就很好地说明这个问题,在座的也能够证明这个问题。

  “二八律”给我们的启示。20%的人创造社会80%的财富,80%的人生产20%的财富。我为什么讲这条?人由于遗传因素,由于教育经历、家庭环境等多方面,肯定是很同的,有20%左右可能是在精英层,其次依次递减。当然,你在后边的教育得法也可能进到前面去,但总之“二八律”是不会变的。我讲这条的意思就是说一定要因材施教,有些人说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什么什么,这种话是不科学的。如果人家智商150、130,你的智商80多、90多,你怎么教都不一样。他只能说成功,很难说在某一方面特别出色,很难。

四、家庭教育误区产生的基本原因

  今天上午我还在修改这个,你必须得认清原因在哪儿?家长有误区的原因不在家长本人,你注意看。

  1、社会生活中的片面的人才观。现在有这么一股人才观的力量,什么是人才?严峻的就业形式,这是社会上的,人才观有问题。很多人都以为什么呢?只要有高学历他就是人才,其实不是这样。我认识一个清华的毕业生分了一个单位不成,给退了,退了家里给钱开了一个饭馆,饭馆又倒闭了,没有能力。当然我们应该说大多数的高等教育出来的人,因此成才的几率更高,但也不是绝对的。北京市15年前中关村,那是高新技术产业地区,《北京晚报》登了,凭着一个副研究员、副教授,仅仅是高中毕业生,为什么?自学成才,不要简单化,人才观不能简单化,有学历考,还得有能力;没学历,但有能力,一样的。

  2、我相信你们会同意我说的,教育领域现在是乱象丛生,比如说教育法规得不到有效贯彻,教育法规好多规定得不到贯彻。刚才我举例子了,中宣部、教育部都说不要炒作高考状元,为什么只有6、7个省市没有炒作,其他的很快就公布是谁,也有人分析了,背后已经变成了一个经济链、商业链,大家可以查相关资料。学校中不符合教育规律的过重学习负担,这大家都知道。,前年说要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去年怎么说的?要把中小学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频繁的考试,简单化的成绩排队,学校排队,升学中出现的各种歪门邪道,有人说有的人升学花了25万,有的人讲在学校门口家长们拿了一个单子,说某校多少万。名目繁多的校外教育机构鱼龙混杂,校外教育机构有的很好,非常好,对孩子发展有好处。有的不是,仅仅是通过教育机构掏家长兜里的钱,所以家长要慎重。今年5月1日,重庆市把若干教育规定上升为法律,值得关注,现在我们作为专家拭目以待,看看重庆市执行得如何。老师按分数给学生排队的现象太严重了,调班的调来调去,若干年前,北京教委主任跟我说,王老师,你想想,开家长会,按分数写上排队,第一到最后一名,最后几名用蓝粉笔写,让家长看不清楚,得趴在前头去看清楚,给家长亮相。这是素质教育吗?我说当然不是。有的老师在后边还括弧,爸爸某某,妈妈某某。这是素质教育吗?我说不是。

  3、舆论宣传的片面性。过度的明星宣传,过度的选秀活动,过多的庸俗节目,真正高素质的人的宣传微乎其微。很多地方做过调查,最有名的科技人才说不出来,哪个明星最喜欢,一下就说出来了,这是问题。    4、这样的一些原因是外因,家长对子女的片面的高期望值和儿童观、教育观的偏差,造成了那些误区,我下面就讲这些误区。

  帮助家长走出八个误区,我是在8000分调查的基础上,还有访谈总结出来的,不是随便说的。

  一、情感冲击理智

  家庭教育是充满情感的理性行为,如果情感冲淡理智,甚至失去理智,必然发生违背规律的非教育行为,甚至反教育行为,不可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我这里有一个例子,网上有,报上也有,对小学生调查,认为妈妈是母老虎的占到60%。在座的好多妈妈,我希望你不是被归在这一类的。为什么?我这一段是首都师大实验学校,我是这学校家长委员会主任。我的一个外孙子在上学,三年级的时候,我接他回家,一个小女孩跟他一起回家。小女孩跟我的孙子说,告诉你一件事,你千万别告诉我妈,我那孙子问什么事,她说我妈就是母老虎。一会儿她妈从对面来了,我这孙子把刚才嘱咐的话忘了,他以为老虎是好话,他跑过去说,阿姨,告诉你一件事,刚才那谁说了,您就是母老虎。我要跟大家说,但是我们不能随便讲,这家长是某大学的德育副教授,大家思考一下。所以,我说教育成功必须理智为上,就是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念,把握教育法则,刚才不是有的同志讲到了要把握方法吗?

  二、家庭教育中随意性太大,集合性太差

  表现在哪儿呢?不按家庭教育规律办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想怎么说孩子就怎么说孩子,不考虑可接受性;盲目报班,只考虑家长需要,不考虑孩子正当需要,好多报班都是家长的意思。我举一个例子,有一个小学的教导主任找我来谈话,他孩子学弹钢琴不想学了,已经弹到四级了。我说甭学了,我问你孩子报了几个班?一个三年级的孩子报了五个班、我说你要把这孩子累死啊,天天不闲着。他说您说呢?我说孩子喜欢的报一个,顶多不超过两个,这我都写过文章的,在杂志上发表过,只考虑自己的需要,不考虑孩子的需要。我这个孙子现在有一个同学报了三年的剑桥英语了,现在在班上是英语倒数第二名,浪费钱不说,浪费多少时间啊?所以我那孙子啥班都不报,现在是三好学生,每天放学第一件事玩一个小时。不是说不可以报班,但是这个班是孩子要喜欢的。家长都是居高临下,“自居心理”严重。刚才的辩论我也有点儿意见,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其实这个是不科学的,而且他们辩论也没有体现出一定是孩子做主,一定是家长做主,也不是。所以家长的“自居心理”一定要克服,有好多是需要商量的,有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说过一句话,家长跟孩子之间最重要的就是商量。

  制定家庭教育计划的依据: 1、自己孩子的个性特点及优缺点; 2、统领孩子的年龄特点; 3、学校、班级的教育计划; 4、家境与教育条件,你的教育不能超过自己的家境条件。

  家庭计划要有明确,要有针对性,要与孩子讨论制订,孩子必须认同。其实很简单的,你这孩子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同龄孩子是怎么样的?你就知道,你激励他的优点,同时有些缺点你要让他去改正。

  三、口头说教多,多渠道渗透教育少

  这个是一个很大的误区。我拿着录音机调查,随着年龄怎长,表扬越来越少,批评越来越多。我从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五年级一直到初二,找了10个孩子,就问一个问题:这几天表扬没有?批评没有?一年级表扬、批评几乎全举手;等到四年级的时候,表扬的已经很少了,批评的就多了;到初二的时候几乎八九个都是批评,表扬几乎没有。我就思考一个问题,难道孩子的成长一定是随着年龄增长多批评吗?那要这样的话我们在座各位就甭听表扬了,天天批评你可能就进步了,这是不科学的。

  还有一个问题,家长总是喜欢横着比,找自己孩子的缺点。你横着比要找优点是一回事,你找缺点。美国有一本书叫《教子七经律》,其中有一章专门讲不要横着比,不要随便横着比。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一个很极端的例子。有一初中的男孩把他的一个同学给掐死了,给埋在河边上,很快就破案了。警察就问他为什么掐死他?跟他有什么深仇大恨?他说也没有深仇大恨,就是因为我母亲从小的时候都说他比我强。所以,我们不能横着比。

  家长喜欢给孩子树立榜样,看着电视出现一个什么,你看人家怎么怎么样,有一个亲友考上大学了,你看人家怎么怎么样。大人谁也不愿意横着比,说你不如别人,你说是不是?你谁也不愿意横着比,老给你树立榜样。    家庭教育应该“三教”结合,言教、身教、境教。这三教应该怎么结合?表扬激励为主,批评为辅,有理、有例、有力、有节,有道理、有例证、有力度、有节制,别没完没了,表扬与批评都要讲道理。亲子沟通给孩子机会,讲道理的批评跟讲道理的激励应该是2:8,那也就是说你有10句话,10段话,你有8段话都是什么呢?有讲道理的表扬激励,有两个是反面的问题。我的孙子有一天跟我说,姥爷,你跟我说说我有什么缺点呢?我说为什么要说缺点呢?不说优点呢?他说那行,先说优点。说到第七条,他说姥爷,你怎么一条缺点都没说,后来说到第十条的时候我说了一条缺点,他结果第二天就改掉了。

  身教,我给它概括成20个字,你看有没有道理。生活态度积极向上,你要成年愁眉苦脸,培养不出阳光的孩子,对不对?勤奋刻苦,你得是一个勤奋的人,你得是刻苦的人,包括你在家里。求知善思,你得善于思考,你得苛求知识,你得学习。文明友善,你得是文明友善的。民主乐观,在家里民主乐观,在外面民主乐观。这20个字,这是我原来讲的30个字,后来概括来概括去概括成20个字,我觉得你真做到这样,对孩子来讲肯定是最好的影响力。鲁豫采访人艺有名的演员濮存昕,说听说您的孩子教育得特别好,能不能给我们说一下,濮存昕说了一句话,影响比身教更重要,我觉得说得太重要了。

  境教,就是环境。境教有两个环境:一个是精神环境:一个是物质环境。我记得北京广播电台有一位很有名的主播给我讲过一个故事,他说他们到澳大利亚去访问,到一个著名的富商华侨家,请他们吃晚饭,傍晚出来的时候有一小男孩,10来岁,也往外走。他就问,都快睡觉了,你干吗往外走啊?这孩子说我外面睡。这孩子家长就说了为什么外边睡呢?这个华侨就说了门口有一辆车,他在车篓子里睡觉,这个华侨说我家的孩子在没懂得如何靠奋斗、靠勤劳来获得财富、获得发展的时候,这是其中之一项,在车篓子里睡觉,等到懂得以后再进那高楼大厦。我觉得他讲这个故事也说明了我们有些个中华民族优秀教育传统非常好的例证。

  四、家庭教育中成人化要求多,忽视孩子年龄特点

  孩子毕竟是孩子,好玩、好动、好奇、好学,如果不把孩子当孩子,忽视孩子特点,过多地成人化要求,必然使孩子产生逆反、厌学、自卑的心理,把孩子当孩子是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好多家长教育孩子的时候就不考虑孩子,我们做了一个实验,低年级的小孩让他抄写字词,让老师看着表,前5分钟鸦雀无声,第6分钟俩孩子动了,第7分钟7、8个,20几分钟全班大乱。转天还是这样,前5分钟鸦雀无声,第6分钟俩动了,10分钟6、7个。为什么呢?有的孩子的自控能力就那么长,你让他像大人一样这是不可能的,这是我们的一个实验。我的孩子小的时候,我是两个女儿,她们总的还比较听话,我在墙上编了顺口溜,这顺口溜是这样的:不动火不动怒,不串门不出院,学写字学画画,跳跳绳好锻炼,人人都夸好孩子。我说你们过来背,就照这个背,那时候还比较安全,我们不上班,回来他们就在院里头,挺好的,挺自觉的。我那老大都上高中了以后,做饭她烧糊了,做水快烧干了。我就问她,我说你这么大这都不会干,她就乐乐呵呵地在那儿背,不动火不动怒,不串门不出院。不把孩子当孩子是教育不了孩子的,这点是很明显的。

  五、家庭教育中长辈教育不一致现象明显

  教育不一致的表现是父母教育不一致。我常常遇到家长给我来评判,就跟打官司一样,父母与祖辈教育不一致,祖辈之间教育不一致都会出现。为什么?个人的经历、素养不同,来自不同家庭,教育思想、观念不一致,教育方式、方法自然就不一致。孩子有什么反馈?我那么多调查,不一致了孩子什么反馈呢?孩子有三种反馈:有的是莫衷一是,不知道听谁的;有的暗自高兴,为什么呢?你们俩辩论吵起来了没我事了;有的人倒向利于自己的一方。

  如何克服教育不一致的现象?长辈要共同学习家庭教育科学知识,现在太多的机构,有家长研究会、家庭教育研究会,什么家长教师协会,还有各种家庭教育的中心等,要让他学习。

  其次,应该有定期不定期的家庭讨论机会,商量孩子的教育与发展问题,孩子应该参加,发表意见,孩子有他的主体性。

  长辈不应该在孩子面前互相指责,你指责他就暗自高兴了。

  长辈要经常自我反思,而且要有自以为非的思想,不要老觉得自己对。如果有不同意见,不要急于分辨是非,应该暂时求同存异。我们有的家长有一些毛病,一讨论有什么事呢?丈夫非得说自己对,妻子也非得说自己对,其实不可能,你先放一放,尤其讨论孩子问题,过会儿再讨论,查查资料咨询咨询,克服不一致。

  这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是我调查的时候,有一个小孩骂人,很混,他妈在家里边让他罚跪。结果呢,丈夫回来一看儿子罚跪,心疼啊,就说又犯错误了,你先站起来,我给你放哨,你妈出来你再跪下。等于是跟他妈反着的,两人观念不一样,大吵一顿。你想这个怎么可能把孩子教育好?    六、家庭教育中劳动教育太薄弱

  我在北京朝阳区调查了1150个学生,从小学二年级调查到初中二年级。结果是这样的,约1/3的孩子主动劳动;约1/3的孩子被动劳动;约1/3的孩子不劳动。这个数据大家都知道了,美国小学生平均劳动时间是72分钟,中国小学生平均劳动时间12分钟,一个是家长疼孩子;另外一个,我们学业负担比人家重。

  早在10几年前,我主办《班主任》杂志的时候,就请上海教科院一同志给我写了一篇文章,他讲到了德国有个省把让孩子劳动写进法律,家长不让孩子劳动,孩子可以状告家长违法。我们的情况有时候相反,孩子可以什么都不干。最有意思的是,我到一个学校去,校长说考大学需要有劳动证明。拜托家长,谁能给我们开证明?我们非常感谢,那就是说弄虚作假。

  关于劳动教育的建议: 1、上小学以后每天有适合孩子的劳动,必须坚持,时间可以灵活; 2、双休日、寒暑假应该有适合孩子难度大一些、复杂一些的劳动;3、孩子可以进行自理性劳动,家长千万不要包办代替;4、一定要明确目的,明确要求,培养正确的劳动态度,养成劳动习惯,掌握劳动技能,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果实。

  我这几句话不是随便写的,它是形成品质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我们有一个专家说得非常好,在这方面家长退一步,孩子进一步。

  七、家庭教育中忽视心理健康教育

  调查表明中小学生中有15-20%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许多家长往往把心理问题、是非问题、道德问题混为一谈。心理问题影响学业、影响人际交往,影响正常的生活,影响身体健康,甚至出现生命危险。上海有一个调查,大学生有25%想到过自杀,前不久我查了一下资料,最小的孩子自杀的只有5岁,发生在南京,因为跟家长发生矛盾自杀。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1、引导家长学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这是我们普及家庭教育知识的一个重要方面; 2、指导家长注意观察孩子,如果有行为反常的表现,及时与孩子沟通,进行熟道,必要时求教心理健康教育专家; 3、家长调整自身心理,改善家庭心理氛围,多给孩子表达心情的机会。

  最后一个误区,家庭教育中“四重四轻”的现象,以前我讲“三重三轻”的时候还在《光明日报》发表过,后来我改成“四重四轻”。哪四重四轻?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能力,重文凭轻素质,重成才轻成人。

  家校配合基本思路。因为我的题目是家校配合,在座的有校长,有老师。

  1、尊重家长,认识家长群体是教育资源;

  2、成立班级、年级、学校家长委员会或家长教师协会,定期活动,研究解决学生的教育问题;

  3、办好家长学校,普及家教科学知识;

  4、有计划进行个性化辅导,建立档案;

  5、用家校通、电邮、短信、电话进行及时指导;

  6、办好家校共育小报;

  7、培养、发现家教先进典型现身说法。

  感谢各位支持!

上一篇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长春站 cc.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5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