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一个企业的“文化”?什么是一支军队的“作风”?什么又是一个家庭的“家风”?
如果有家人在门口贴了一副对联:人喜五业旺,家和万事兴,那能说这就是他们家的“家风”吗?他们家,真的能做到整天都人人都“欢天喜地,平平合合”吗?人们说某个家庭的家风是“乐于助人”,那么这个家庭中的成员一定对于周围邻居的困难,都不会视而不见,能帮一把时,都会出手相助;而如果说另一个家庭的家风是“自私,爱占小便宜”,那这个家里的人一定对街坊四邻表现得非常“鸡贼”,今天从张家顺棵葱,明天从李家拿头蒜,是属于“只占便宜不吃亏”的那类。
因此可以说,一个家庭的“家风”,是由家庭成员平时生活中的行为、习惯决定的,和他们家门口贴什么样的对联没关系。也就是说,对于家庭来说:“对联”不等于家风!
同样,对于企业来说:口号也不等于“文化”!
在电视剧《大宅门》中,药铺大堂中挂着一块扁,上书:“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十个大字。“白家”就把这十个字,作为自己的家训,也是“百草厅”的“宗旨”,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百草厅”的“企业文化”。可如果白景奇,不是把他儿子做的价值7万两银子的假药,当众付之一炬,而是“蔫不出溜”给卖了的话,那这十个字,还能算是“百草厅”的“企业文化”吗?那只能说,它就是一块扁!
因此说,所谓“企业文化”,实际上就是一种风气,就是由企业的管理层带头长期养成的一种工作风气和工作习惯。它与标语、口号、誓言毫无关系,它是经过长期发展,靠人“做”出来的,而不是“喊”出来的!
既然一个企业的所谓“企业文化”,就是这个企业的“风气”或“习惯”,那这“风气”一定是正面的和积极的吗?就一定是好的吗?比如有家公司,每当快到季度末,老板一旦发现,这个季度的销售任务要完不成了,数凑不够了,就指使下面的销售人员编项目、造假单,那么无论这家公司在大厅中挂什么样美丽的“标语”、在公司宣传材料上印什么样响亮的“口号”,它的风气、或叫“文化”就是“造价”!
因此说,在一个团队内部,所谓文化实际上就是风气。既然是风气,就有好有坏,有正有斜。那么,如何才能在一个销售团队内部弘扬正气、压制歪风邪气呢?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关键还要看团队的管理者,也就是老板。而且不光要看老板说的怎么“正”,更要看老板行得如何“直”!如果我们发现一个团队内部的风气不正,那一定是这个团队的头有问题。
要想在一个团队内部树立一种风气,或说建立一种文化,首先一点就要求老板要提出要求,立下规矩;之后,老板自己必须以身作则,严格执行自己所定下的规矩,丝毫不打折扣;并且一旦发现有人违规,及时、严肃地加以纠正。这样其团队中的成员,就会心服口服地遵照执行他所设立的“规矩”。长此以往,风气必然形成,文化随之建立。
比如:
例1: 要求:绿色环保
规矩: 1)内部员工一律不得使用一次性纸杯;
2)所有纸张必须双面使用;
3)办公垃圾必须分类。
例2: 要求:团结阳光积极向上
规矩:……?
如果团队老板总爱背后议论人、传闲话、发牢骚,遇到困难往后缩、别人有难不伸手,不用占全了,只要占上一条,上面的8个子、4个词,全废!
因此,如果要想在一个团队中建立起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作为团队的管理者,必须、而且只要能够做到以下几点即可:
1)提出要求,建立规矩
2)以身作则,严格执行
3)严格监督,违规必究
4)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这4条缺一不可。否则,要求就会变成口号,永远也成不了风气或文化。这方面的例子数不胜数。
强调一点:提出的要求,要脚踏实地,符合实际。根据所提出的要求,要能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规矩。如果一个销售团队中,老板提出个要求:“战无不胜,所向无敌!”太虚!在制定规矩时,根本不知道该从何下手;或如前面例子中所举的例2:“团结、阳光、积极、向上”,太大!对应这个要求的规矩,能写好几张纸,几乎要杜绝人性本身的所有负面因素,实际工作中,根本无法全面、严格执行。
总之,没有切实可行的规矩相配合的“要求”,永远也只能算是口号,永远也变不成团队的文化。最多也只能像一些小“店”或小“馆”一样,每天早晨,把员工集合起来,排成队伍高喊几声:“奋斗!奋斗!奋斗!无敌!无敌!无敌!”哄自己高兴高兴罢了。非要说是文化,那只能说它的“文化”就是——爱喊口号。
最后,让我们来看前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所说的一段话:文化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直觉和习惯反应密切相关,其中包含许多行为准则,使生活中许多复杂的日常决策会变得像条件反射一样,会被下意识地执行。
经常见到企业中的销售团队喊出这样的“口号”:“用户第一,客户至上!”同时还都号称这就是自己团队(或企业)的“文化”。那么这里我就想问一句:针对这一“要求”,您都为您团队中的销售人员设立了哪些“规矩”呢?如果还没有,那现在就开动脑筋想一想吧!这么漂亮的一句话,如果只是“口号”而不是您团队中真正的“文化”,岂不太可惜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