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同事聊天,信口说起培训师的境界这一话题,同事听罢接连要求我变成文字与大家共享,用他的话说就是::“还真有点意思”。
聊天可以信口一说,写成文字便不免紧张,因为终究是留有“证据”的,万不能信口开河,留下话柄,甚至于误导别人,那可就罪莫大焉,于是便做了一番梳理,是非对错,只待朋友们评说。
我认为培训师是可以分为五层境界的,我分别称之为:1、鹦鹉学舌层2、东拼凑3、演技层4、启发层5、返璞归真层,下面是我的理解:
一、鹦鹉学舌层
应该说,这一层的培训师是快乐加兴奋型,这部分人大部分处在这样一个状态之中:第一,发现了自己讲演的天赋,并为此而兴奋2、经常处于挑战之中,很享受这种挑战,周围也不时传来鼓励的声音3、尝到了甜头,并发现称为一名培训师也许并不难,虽然自己讲授的内容甚至是风格几乎是原封不动的照搬别人,但是谁会在乎呢,大家也愿意去鼓励他.
这个层面的人大部分是从企业开始的,一个偶然的机会或者自己工作需要,让自己走上了培训师这个舞台,应该说这个层面的培训师是快乐的,因为只要模仿的对象是有“干货”的,自己的授课也就是有“干货”的,至于演技差一点,无伤大雅,因为大家的期望值还不是很高,爱护新手,人人有责。
二、东平西凑型
拥有自己的观点并影响别人是每一位梦想成为卓越培训师者的特质,当经过一段时间的鹦鹉学舌之后,他们已经不甘心于总是做别人的传话筒,当然还有一部分原因就是自己也有了一些观点,并开始对模仿者的某些观点产生了置疑。此时,一场快速而辛劳的学习运动开始了!培训师为了迅速形成自己的观点并且获取案例支持,便在各类书籍的汪洋大海中畅游,并将所有感觉有用的素材统统收入囊中,应该说,这个阶段的培训师的相对成长速度是最快的,原因有二:一是因为起点太低,二是因为实在是太刻苦,阅读了大量的资料,进行了大量的思考,没有这个阶段的磨炼,培训师将永远跳不出鹦鹉学舌的境界。
当然,这个时间也是痛苦的,因为培训师发现自己的知识体系越来越凌乱,也很难在各种观点之间取舍,就像你同时拥有两块手表一样,你永远也不知道现在到底是几点了,所以说培训师会经常感到气馁,因为聆听培训者会给他一个反馈:你好像不如以前了。
三、演技层
终于,培训师从凌乱的头绪中艰难跋涉了出来,也开始意识到其实世界上能够靠自己归纳和提炼出来的新的观点实在是太少了,虽然承认这个事实是很痛苦的,但是谁有能改变它呢。只要能够很好的演绎好这些现有的观点就好了,如果能够让受众群体产生很好的共鸣那就更好了。当然,促使培训者转变为演技层的还有一些偶然事件,当培训者通过摄像机看到自己的授课录像时,会因为自己不够完美的表现而面红耳赤,这些表现包括:1、肢体太僵硬2、口舌与发音不动听,有的甚至是大舌头3、讲话没有抑扬顿挫的感觉4、讲话不够精炼,夹杂着太多废话3、与听众的互动少,或者不够吸引人。当培训者发现这些问题后,往往会下决心改正,当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表现,有的人会通过艰苦的训练来改变这些,有的人则会在授课的过程中逐渐摸索和改善,当然,这需要“牺牲”掉一些受训学员,可是哪个培训师没有这种经历呢。
终于,他的演技成熟了,培训者开始慢慢找回了信心,此时各种正面的信息也会接踵而来,他已经是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培训师了,尽管他举例启发层还有很大的差距。
作为一名处在演技层的培训者来说,他的日子是幸福和忙碌的,在某一段时间内,生活的主要特征包括:1、四处授课2、收入剧增3、对授课这门“差事”越来越轻车熟路,笔者有一个上海的培训师朋友来青岛后经常跟我在酒吧里泡到两三点,尽管第二天还有一整天的授课,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这课咱哥们太熟了”。
四、启发层
写到此处,我必须解释两点:
第一点:虽然前面描述了三个层次,但绝不代表它们是必经阶段,作为许多在企业从事管理和领导工作的朋友来说,在境界上达到“启发层”是完全有可能的,尽管他们可能需要在授课技巧和经验上进行一下训练和积累。
第二点:绝不是说如果达到了第三个层次,就一定会进入到本层次,许多演技层的培训师也许会永远停留在这个层次上乐此不疲,直至终老一生或者改行做别的,因为这确实需要一定的悟性,这玩意有点像打台球或者高尔夫,经过训练是可以成为高手的,但成为绝顶高手是很难的,这需要悟性,同意吧?
请允许我按照刚才的顺序写下去,以保证这篇文章的有机性。
下面是我对这个境界的理解:当演技层的培训师像一个演员一样穿梭在不同的场合之间一段时间之后,有一部分人会感到厌倦和惶恐,厌倦来自于对这种重复式的劳动的审美疲劳,惶恐则来自于自身的提高。有人要问了,自身得到提高了还会惶恐吗?回答是肯定的没,这就像武林高手访遍天下后才发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一个道理,培训师已经不满足于做一个对大道理的演绎者,他梦想向更高的境界迈进,要形成自己的观点并独成一派,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至少需要满足如下几个条件:第一,在某一个领域内有比较深的研究和感悟,最好是本身有过多年的实践经验。第二,要有一种甘于寂寞的决心,拿出大块的时间来进行类似于阅读、整理、思索的工作。第三,要能够忍受思考和探讨的痛苦,这个过程通常交织着对以前观点的颠覆,当然也会有探索的兴奋。当经过一段时间的感悟之后,培训师正式进入了启发层的境界,他的研究的课题反而变窄了,因为他已经不屑于在一些一知半解的领域去浪费时间,而是把精力专注于自己研究的比较狭窄的领域,如果有必要,他可能会通过出版书籍来归纳自己的思想。培训师开始专注于某一个领域,并成为这个领域真正的专家,他的培训活动更多的追求对受众群体的启发而不是像原来那样一味的灌输。要知道,启发要比灌输难得多,当然,培训师的出场费也更加不菲,不过,这种培训师是值得企业掏腰包的。
五、返璞归真
我暂且称这种培训师为“骨灰级”,他们的几个显著特征是:
1、功成名就,不差钱也不好钱,人到了到这个境界,也大多对人生参悟颇深,不再为物质所困扰。
2、一花一木一世界,万物皆相通,信手拈来之事物,都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微言也能讲出大义。
3、培训活动越来越少,对客户也设置门槛,已经颇有大腕明星之风范,但是每年还要出席一些活动,以保持眼球关注度,同时不断在某个点上不断推出观点,时不时出来一鸣惊人,顺便也要混个脸熟。
4、一部分精力用来撰写著作或者研究课题,一部分精力用在受邀出席活动和讲座。
5、会在一些商业论坛或者聚会中发现他,没准他又在忙活一些具体事物了也未必,因为已经返璞归真了,或许他的内心深处一直有一个做实业的梦吧……中层管理与执行力培训师 王瑞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