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教育文化孕育的历史脉络
兴办党校、培养干部,是共产党的发明创造。中国共产党的各级党校,是在各级党委直接领导下用党的基本理论武装党员和干部的重要阵地,它的培训目标、培训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同于一般院校、专业学校和干部学校,具有自己的特点。党校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党按照自身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影响党员干部思想意识和行为的过程这种过程与一定社会实践相表现为相对独立的党的特殊实活动。党校教育是党的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有产生的历史过程1922年7月至1923年6月,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前为党校教育的期。时党组织仅仅存在于局部地方,处于秘密状态下党的教育还没有专门关党的教育寓于党的宣传工作之中。《党报》是在秘密组织条件下教育党员的重要机关支部是党的基本教育机关党的教育内容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实际的教育等,党的教育方法采用地方党员大会政治讨论、党小组政治讲课等。党校教育的各种因素却在党的育中。1923年11至1927年党校教育萌芽时期特点是规模小,时间短,办校不稳定。1926年1月末2月初南党、团区委在长沙举办的“高级研究班”,学生共有6人学习时间为17是租用庙平民女子职业学校的教室。同年9月开始的广东区党学习期限为3个月。1927年5月中央决定在武昌办一所中央党校,招收学员3名,学期半年,由于没有革命政机汪卫为首的武汉政府叛变革命,党的组织和党员被迫疏散和转入地下,中央开办中央党的计划未能付诸实施。大革命失败后,为适应党组织和党员转入秘密活动情况,党校教育采取了训练班形式开展了大规模的训练党员和党的干部活动。党校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任务明确,形式统一,活动及全党教学内容有所扩大,逐步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提出“避免注入式的教学方法训练要力求时间短而切实有效,所以,讨论与实习要看得特别重要”。这是党校教育中提倡讨论式启发式的开端。从1937年开始的抗日战争时期,是党校教育大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党校教育的发展趋势是:规模扩层次增多据1938年末统计,党校、鲁艺抗大、陕公、青训学员共达到两万人以上初步形成了以中央党校为中心的党校教育体系教内容随党的中心任务的发展而发变化。1940年2月,中央特别指出:“理论与实际的一致,是党校教育的中心目标”了党校教育的方针理论联系实际。延安整风运动党校教育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日战争胜利不久介石集团不顾全国人民的和平民主要求,发动了反人民的内战。中央在物质条件极其困难的情况坚持继续办党为全国胜利这个时期是:重视质集中力开始出现正规办校的趋势在我党我军撤离延安以后,适应斗争中央党校停办,组成新的联合大学。成立1956年的l0万人。时期的发展趋是:规模迅速扩大全国形成工作体开始向正规化向发展在中央加强中共中央党校设的同成立了省、市地市级党县区训练,规模不断扩大,招生人数年增加,形成了全国完整的党校工作网。这是党以来所没有大规模的党校教育工作体系。60年代初,政治运动接连不断到了1965年整个招生工作完全停止党校受到空前的破坏。校教育的趋势是:培养与使用衔接的制度化培养目标的类型化、具体化教育内容的综合化、现代化办学方式的规范化教学管理的科学化
党校教育就这样在党的发展的同时,同步发展并成熟起来。可以说,党校教育八十多年的历史实践,为党校教育文化内涵的进一步挖掘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养份,其丰富的教育实践活动为党校教育文化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