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近日的两次考察都着重强调这一点。何为“大国重器”?为什么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推出文章,为您解读总书记对大国重器的深刻考量。
“大国重器”,牵涉国脉国运,关系民族盛衰。
4月24日和5月2日,两提“大国重器”,对其重视程度,不言而喻。
重器,关系国家民族命运
5月2日,在北京大学考察时说:“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是国之重器、国之利器,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必须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创新。”
4月24日,在湖北考察时说,三峡工程是国之重器。他强调:“真正的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化缘是化不来的,要靠自己拼搏。”
“必须”“牢牢”“一定”,斩钉截铁的用词,彰显的是大国重器在心中的分量。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一个国家是否强大不能单就经济总量大小而定,一个民族是否强盛也不能单凭人口规模、领土幅员多寡而定。近代史上,我国落后挨打的根子之一就是科技落后。”说,这是历史告诉我们的真理。
纵目全球,16世纪以来,世界发生了多次科技革命,每一次都深刻影响了世界力量格局。指出:“近代以来,西方国家之所以能称雄世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掌握了高端科技。”“从某种意义上说,科技实力决定着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也决定着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
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二,但不少领域大而不强、大而不优。我国的发展正处于动力转换、方式转变、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我们需要依靠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需要依靠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需要依靠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需要依靠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保障国家安全。
科技决定国力,科技改变国运。正如所说:“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
“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只有站上科技发展的前沿阵地,不断创新突破,掌握核心技术,将大国重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我们才有底气笑对世界风云变幻,才有信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重器,靠拼搏奋斗铸成
怎样才能让大国重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呢?在北京大学考察时作出了明确指示。
他指出,要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把人、财、物更多向科技创新一线倾斜,努力在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上取得更大突破,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
只有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破除科技创新链条上的体制机制关卡,消除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力、不顺的梗阻和痼疾,才能让各个环节运行流畅、衔接紧密。这是前提,是根本。
还指出,要“培养造就更多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没有“非常之人”,则难有“非常之功”,难有“国之重器”的创造。
“非常之人”,需要培养和造就。这正是在北京大学特别强调要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原因所在。
除了体制机制改革和人才培养,铸就大国重器,还需要拼搏奋斗的精神。
“国家要强大、民族要复兴,必须靠我们自己砥砺奋进、不懈奋斗。”考察三峡工程时说。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国之重器的产生,离不开奋斗。正因为敢拼搏不放弃,中华民族的创造伟力才逾千年而不衰;正因为勇奋斗不退缩,今日我们科技创新、重大工程建设才捷报频传。
重器,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
十八大以来,在铸造大国重器迈向科技强国的征途上,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实施,每个层面都在稳扎稳打,逐步推进。
从党的十八大作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到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并将“创新”放在首位,再到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为大国重器的铸造,开辟了新天地新境界。
有战略和理念,更有实际行动。
2013年9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题的集体学习,把“课堂”搬到了中关村;2014年和2016年的两院院士大会,都亲自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每年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都亲自向获奖者颁奖;他两次与航天员天地通话,他登上国产大飞机和动车组,他点赞LED产业……
从《中国制造2025》《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关于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方案》,再到今年1月份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一系列制度性保障和政策性安排为建设科技强国引路护航。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而今,我国科技创新实现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科技创新水平加速迈向国际第一方阵。
蛟龙、天眼、悟空、墨子、慧眼、大飞机,一大批代表性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相继涌现;天宫、神舟、天舟、嫦娥、长征系列成果举世瞩目;量子调控、铁基超导、合成生物学领域步入世界领先行列……
科技部统计表明,2017年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2年的52.2%升至57.5%,国家创新能力排名从2012年的第20位升至第17位。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不再亦步亦趋,而是一展清声。让大国重器掌握在自己手上,正逐步成为现实。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科技强国的征途上,我们千锤百炼,永不言弃。